母校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母校动态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贺铿莅临我校作学术报告

来源: | 日期:2014年12月15日 | 浏览次数:947次

       12月11日下午14:30,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贺铿应学院邀请莅临长安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新常态新机遇”学术报告。学校部分教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近300人到场聆听。副院长薛小荣主持了报告会。

          贺铿教授在报告中主要讲了四个问题: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贺铿认为对2014年有利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形势较好,世界经济形势正在缓慢复苏,对中国产品需求增加,外贸形势应该好于去年;二是通货压力小于去年;三是畸形消费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今年减弱。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有三方面:一是金融风险还在加剧,对宏观调控有很大影响;二是财政扩张将受到影响,房地产缓慢走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走弱;三是改革消除后遗症虽然长远有利,但近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  

           关于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机遇期。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切换发展思路,首先要切换用投资保GDP增长的发展思路;其次,要改革半市场、半管制的政府公司化模式;第三,要切换财政货币政策;第四,既要抓内需,又要促外需。  

   关于新常态与新机遇。他认为,世界总是处在新常态中,当旧常态或旧平衡被打破了,必然走向新的平衡状态,新常态是进步,是发展,是更高层面的平衡状态。只有采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办法,才能实现符合以质取胜的经济新常态。既不能着急,也不必过多悲观,努力使中国的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路,真正转向有质量、有效率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于城镇化问题。认为主要是大城市化要转为小城市化。城镇化要创造更多非农的就业岗位,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不要成为新一轮推动房地产泡沫化的阵地,要预防这个问题。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是点火器。  

           贺铿的报告观点表达鲜明,理论运用扎实,思考深刻,分析到位,对宏观经济的研判很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给到会师生颇多启发。